我叫杨悦娅,白族,1988年成为一名上海媳妇,到现在已经在上海工作、生活了35年,最好的青春时光都在上海度过,也见证了上海的蓬勃发展。我爱上海、爱黄浦,更感恩这片土地对我的接纳和成就。
点击观看视频↑
【资料图】
1992年,我开始走上中医之路,并跟随很多国医大师学习,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讲师,到主治医师,再到主任医师,在中医行业有了一定社会知名度,离不开国家的培养。2004年,国家首批高层次的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养班,在全国招募200名学员,上海只录取了9位,我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
在此期间,我近距离接触到仰慕已久的国医大师,像浙江的何润、山东的张灿玾、北京的路志正、江苏的朱良春,特别是上海的国医大师朱楠孙等。在三年的学习中,我不仅认真研读老师们的学术著作,更是抽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到老师工作的地方,亲身感受他们的行医风格、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这一段经历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时刻,也为我在未来的中医处方、临床疑难杂症、辨证四知的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础。
我在临床上主要以中医内科和妇科为主,多年来我经手的病患数不胜数。但是我感觉,医生和患者之间也是讲究缘分的,能否有缘遇到,遇到了需要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最终坚持下来,共同攻克病魔。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母亲,肉眼可见地憔悴,来到医院后,并没有直接去挂号,而是在专家栏前仔细研究。当她看到我的简历,得知我是朱楠孙大师的传承弟子后,并凑上来向我咨询。
原来她是帮她女儿询问病情的,她女儿由于身体不好,长期无法受孕,承载太多来自社会、夫家的压力,期间也看过很多很多的医生,身体都得不到改善。女儿的痛苦也时时折磨着自己的母亲,她也是本着问问的态度和我咨询。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女儿从气色的调整、身体的恢复、孕前的准备,最后如愿成为母亲。
我想这个案例,生动地说明,医者的道,不只是医术高明,还需要家人爱的支持、对医者的信任、自己的不放弃、治疗的坚持,每一步都密不可分,有人说是医者治疗了患者,但在我看来,更像是患者成就了医者。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电子产品的普及应用,都会成为一个人精力不集中,进而产生焦虑、紧张、失眠的原因。
有次,我碰到一个患者,长期失眠折磨得她头发脱落、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无法工作,已经开始求助精神科医生,开始服药。在遇到我之后,刚开始她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中医讲究治病要先清除形成病因的环境,不能只是针对疾病进行治疗,所以我细心了解她的成长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她的工作习惯,动员她带家人一起来治疗,当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她的心情也逐渐放松,开始接受自己,情志也在逐渐恢复。
不管是治疗身体的病症,还是去调理病人的情绪,其实就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一个家庭,也是拯救一个家庭。中医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有它的优势特点,我国有中医、西医两套医疗保障体系,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健康保障。最后,希望我和我的中医同仁们,可以遇到有缘的人,仁心求仁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记者 /王月华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区民宗办
视频 /区民宗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