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管内防洪形势,武汉桥工段迅速行动、科学应对,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以汛为令守安澜
“降雨预警已发布上传,请各车间、科室按照预警响应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并开展各项防洪防汛工作。”7月19日14时51分,随着武汉桥工段防洪工作预警信息的陆续发布,该段10个科室、23个车间立即启动降雨Ⅲ级应急响应。防洪值守、现场看守、机车添乘、出巡准备……一切行动有条不紊、紧密高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以来,湖北广大地区多次发生雷暴雨等强对流极端天气,铁路防洪形势严峻。地处武汉枢纽交通要道的武汉桥工段,有序指挥、科学应对、精准处置,保证了管内线路和设备安全持续稳定。
闻汛而动密织防护网
“箩筐26个、铁锹13把、照明灯9盏……”7月19日10时,该段汉口线路车间汉口维修工区班长廖国军和工友在库房内反复清点防洪备品物资,在新一轮强降雨来临前对防洪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复查确认。
为做好今年的防洪防汛工作,该段坚持提早谋划、迅速行动,将防洪防汛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不断压实一线车间、班组工作责任,闻汛而动,密织安全防护网。他们结合近年来防洪防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各车间、工区完善防洪防汛工作预案,明确遇突发水害联系协调机制、调度指挥办法、应急抢通方案等应急流程和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落实降雨预警及响应制度。
该段强化抢修工机具、材料、照明等应急抢险备品和雨量监测、报警设备的定期清查复核,成立15支抢险救援队,加大后勤保障力度,确保防洪防汛关联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该段还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模式进行专题培训,提升职工防洪应急能力。入汛前,全段共计培训2533人次,开展防洪主题专项培训31场次,组织防洪应急演练24场次。
密切追踪开启天眼查
7月20日下午,在武汉市青山区厂前路,该段防洪办技术员马圣龙正在操作无人机采集武汉站货车外绕线上行近300米线路地质外貌图片,为全面掌握铁路防洪现场第一手资料做着积极准备。
观云追雨,智慧防洪。该段大力推动信息化管理与防洪工作深度融合,从专人应急值守到气象系统监测,从人工攀岩勘查、GPS定位追踪到无人机高空巡视,“科技+”助力铁路防洪,进一步强化防洪精准化管理。
该段充分利用无人机影像、3D全景模拟等科技手段,细致勘察每一处地形地势、汇水区域、地表径流和周边环境变化,今年共完成3D建模19处、5.521平方公里,有效研判出可能发生的水害类型、规模和风险程度,精准确定I、Ⅱ、Ⅲ级防洪地点,进而绘制两图一表,逐一制定防洪隐患防范及处置措施,做到分类施策、分级防控。
该段运用地方专业气象服务互联网平台、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观云追雨实时监控管内雨情动向,获取气象云图、水库状况、雨量预报等基础信息,同时在沿线设置47个雨量观测点,实时监测雨量值,通过大数据传输至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和手机软件,做到安全有效、应急到位。
定向整治筑牢安全堤
7月18日20时,该段江岸西线路车间副主任刘伟、班长吴永军带领2名职工冒雨巡查至京广上行线1171公里200米至600米处时,发现网外树木在暴雨作用下倒伏至路肩,立即进行处理并对周边危树一并进行砍伐。
按照“超前防、主动避、有效抢”工作要求,该段组建防洪排查专班,对管内所有线路、两侧山头,沿线水库、河道及路外施工设备设施等开展记名式、全覆盖、地毯式防洪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周边环境状况、加固防洪防汛设备设施。
按照“一米不漏、一处不少”的原则,该段将管内线路划分为93个网格单元,强化网格员对线路及坡脚路堤、路堑、水塘等的系统排查,形成立体式防洪格局。他们强化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整治,及时发现并处置路肩排水不畅、边坡溜塌、封闭网垮塌等水害问题。
雨情就是信号,险情就是命令。该段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战时状态”。预警信息一经发布,该段各级管理人员立即到达车间、班组驻守,核信息、定对策、查备品,抓牢抓实防洪防汛每一环,留守职工严阵以待,严格执行冒雨巡查制度,做到雨不停巡查不止。7月以来,该段冒雨出巡2000余人次,发现并处理排水不畅、边坡溜塌、水沟挡墙垮塌等水害隐患35处,确保了汛期段管内列车安全运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