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的探店经济亟待规范

时间:2023-08-08 09:15:22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如今,外出用餐前先在网上“种草”成了一些人的消费习惯,而网红博主们以第一视角分享门店的环境、产品和服务,容易给人留下真实体验的印象。当网上“种草”成为一种消费常态,与之相关的探店业务也蓬勃发展。

网红探店似乎带来多赢局面:消费者获得低价的套餐,网红继续发挥流量优势将内容变现,商家获得客流量,平台方拓展业务新版图。社交媒体上可见度高的探店内容,培育新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商家的营销方式。


【资料图】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探店行业缺乏行业规范,人员准入、机构资质尚无标准,存在虚假“种草”等情况。近段时间网红探店带来的消费纠纷也呈上升趋势,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消费纠纷案例对责任方予以警示。

网红探店积极意义 给商家带来更多客流量 帮助消费者提高购物效率

所谓探店,是指网络博主通过直播或者视频等形式分享个人消费体验,并对商家或品牌进行评价、推介的行为。“从促进消费的角度看,达人探店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兴起,对于商家和消费者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告诉本报记者。

对商家而言,和探店博主合作可以扩大品牌曝光度,提高知名度和口碑。“探店博主通常会以实地探访、亲自体验的形式进行评价和推荐,尤其一些粉丝量较多的博主能帮助商家直接吸引潜在消费者,由此带来更多客流量和销售机会。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与探店博主合作,获取用户反馈和市场洞察,从而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洪勇说。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探店博主发布的探店视频能为消费者提供购物指南和消费建议。博主们通过实地探访和体验,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产品评测等信息,帮助消费者减少试错成本,提高购物效率。消费者则能根据博主的推介,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节省时间和金钱,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2022抖音生活服务探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965%,抖音生活服务创作者超1235万,抖音探店视频达11亿个。去年,有72%的入驻商家发布过达人撮合需求。商家通过平台发布商单507.11万个,同比增长623.12%。探店达人短视频为商家增收295亿元,同比增长737%。

网红探店水有好深? “探店团购”无法退款 网红探店强行吃“霸王餐”

在流量和商业利润裹挟下,网红探店鱼龙混杂,“滤镜探店”现象屡遭吐槽。

记者了解到,上海某自助火锅餐厅在短视频平台上被多位探店博主推荐为“高端自助”,用餐价格高达798元一位。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其所谓的“高级食材”用冷冻产品偷梁换柱,不少网友前往品尝后,认为产品服务与宣传差距甚大,商品价值与价格严重不符。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搜索“探店团购”,相关投诉超千条。在投诉案例中,团购产品无法使用、无法退款等问题较为常见,甚至还有门店倒闭团购券照卖的情况发生。

鱼龙混杂的网红探店不仅让消费者感觉“水分很大”,也让一些商家叫苦不迭。一些受访餐厅表示,一些网红运营的自媒体账号以“为商家进行宣传推介”为由,要求商家为其免单。记者注意到,一些网红账号在同一门店发布测评前后矛盾,如对同一款炸酱面,有博主起初表示“太贵”“没法吃”,之后的视频中又改口称“妈妈做的味道”,令人大跌眼镜。还有的博主强行要求商业合作,吃‘霸王餐’。”但囿于维权流程复杂,即便遇到这种情况,商家也多选择息事宁人。

探店业务亟待规范 视频如果附加购物链接 发布者必须显著标明为“广告”

业内人士认为,各类探店乱象频出,折射出对这一新兴业态进行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网红探店带有一定的广告代言性质,如果代言产品出现问题,网红也要承担一定法律后果,因此网红及其背后公司应该承担事前审查义务。”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表示,网红博主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依旧发布虚假宣传的探店内容到网上,这种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举将有力维护消费者相关权益,推动短视频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规范探店行为,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正逐步完善。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提出,通过体验分享等形式推销商品或服务的视频如果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发布者必须显著标明该视频为“广告”。近日,某公司发布的达人探店短视频,因未标明“广告”,被湖北黄石市场监管部门开出罚单,成为全国首起达人探店违法违规被处罚的案例。

相关平台也在加大治理力度。《2022抖音生活服务探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针对“虚假宣传”“以差评勒索吃霸王餐”“不正当竞争”“虚假探店”等违规行为,平台处置虚假宣传违规视频182万条、违规账号60万个。此外,平台先后推出《探店行为倡议书》《生活服务探店规范》,呼吁商家达人在合作过程中真实宣传诚信合作,共同营造健康的探店环境;上线治理与判责能力,保障相关探店规范实施落地。(综合半月谈、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网评

及时填补“探店经济”管理空白

探店是线下店铺的“连接器”,通过线上“引流”到线下店铺,有助于线上对线下的赋能。除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探店也让商业消费场景更加丰富。一方面,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创造了众多灵活就业岗位和机会。

然而,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业态,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加之缺乏行业监管,当前“探店经济”整体上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虚假推荐、恶意差评等乱象在探店行业屡见不鲜。一些网红博主探店时“看钱说话”,既让一些商家苦于“被探店”,也让消费者难识真伪,频频“踩雷”。受利益裹挟,部分网红的行为已经偏离了探店本质,扰乱了正常的行业生态。

在乱象频出的背后,是行业规范缺乏、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网红给钱就“超好吃”,不给则“不推荐”。抄袭、假数据、刷单等黑灰产业链一直“野火烧不尽”,让不少网红对处罚“无感”,下次可能换个马甲继续坑害消费者。

从真实体验分享到暗箱操作,“变味的探店”侵蚀行业健康发展。如乱象愈演愈烈,容易引发消费者担忧,对这一行业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探店经济”已到了要规范的时候。对此,应及时填补“探店经济”的管理空白;强化行业自律,明确创作者在探店各环节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客观真实的体验感受向消费者推介,避免虚假宣传;商家要从为消费者负责的角度,以真实换信任,提高消费体验感,以高质量、好价格赢得好口碑。此外,强化监管力度,对抄袭、数据造假、刷单等黑灰产业链进行严厉打击,助力打造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关键词: